B体育-B体育官方网站-BSPORTS-中国跳水队包揽世锦赛四金 小将全红婵再现水花消失术
北京时间7月22日凌晨,2023年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项目在匈牙利布达佩斯落下帷幕,中国跳水“梦之队”延续统治级表现,在已结束的四个奥运项目比赛中包揽全部金牌,15岁天才少女全红婵与搭档陈芋汐以断层优势摘得女双10米台冠军,随后全红婵在女子单人10米台决赛中再度上演“水花消失术”,以破纪录的466.20分卫冕成功,男队方面,王宗源、曹缘分别称霸单人3米板与10米台,展现中国跳水“新老交替”的完美衔接。
全红婵再现完美表现 裁判打出7个满分
女子10米台决赛成为当晚最大焦点,东京奥运会一战成名的全红婵在预赛、半决赛中均出现207C(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)动作失误,但决赛中她顶住压力,五跳动作近乎完美,第四跳207C时,七名裁判中有四人打出10分满分,现场慢镜头回放显示,全红婵入水时几乎未激起任何水花,看台上随即爆发出长达20秒的掌声,最终她以领先亚军68分的巨大优势夺冠,这一分数也刷新了她自己保持的世锦赛纪录。
“赛前教练让我B体育-B体育官方网站-BSPORTS把训练当比赛,把比赛当训练。”全红婵赛后接受采访时表示,“207C确实是我的难点动作,但今天我想的就是做好每一个细节。”值得一提的是,这是全红婵继2022年布达佩斯世锦赛后,连续两届包揽女子10米台单双人金牌,15岁的她已手握奥运会、世锦赛、世界杯金牌,实现职业生涯“大满贯”。
陈芋汐带伤作战 女双10米台优势明显
在稍早进行的女双10米台决赛中,全红婵/陈芋汐组合以378.60分轻松夺冠,领先第二名英国组合近50分,比赛中两人同步分均超过9分,第四轮5253B(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一周半屈体)动作更是获得全场唯一的10分同步分,陈芋汐在赛后透露,自己赛前一周遭遇脚踝韧带损伤,但经过队医紧急处理仍坚持参赛:“双人项目最重要的是信任搭档,我们每天训练都会互相纠正动作细节。”
这对“金牌组合”自2022年配对以来,已在奥运会、世锦赛、世界杯三大赛实现11连胜,国际泳联技术代表马克·约瑟夫评价称:“她们的同步性就像照镜子,这种默契需要数以万次的重复训练。”
王宗源三米板三连冠 曹缘演绎不老传奇
男子项目同样捷报频传,在竞争激烈的单人3米板决赛中,22岁的王宗源以558.75分实现世锦赛三连冠,他在难度系数3.9的5156B(向前翻腾两周半转体三周屈体)动作中获得106.20分,创下本届赛事单跳最高分,英国名将杰克·拉夫尔以27分之差摘银,赛后他坦言:“王的表现让我想起巅峰时期的何冲,但他现在把难度和稳定性结合得更好。”
28岁老将曹缘则在男子10米台决赛中演绎“不老传奇”,面对多位“00后”选手冲击,他凭借经验在最后两跳反超,以7.5分优势险胜18岁的队友杨昊,这是曹缘职业生涯第7枚世锦赛金牌,他也成为首位在跳板、跳台单双人项目均获得过世锦赛冠军的选手。“年龄增长让我更懂得调整心态,”曹缘赛后表示,“现在跳水对我来说是享受,每一跳都可能是谢幕演出。”
技术解析:中国跳水为何长盛不衰?
本届世锦赛期间,国际泳联发布的《跳水技术发展报告》指出,中国队在三个维度保持领先:一是动作难度系数平均比其他国家选手高0.3-0.5;二是入水效果显著优于对手,水花控制技术独步天下;三是培养体系完善,本届中国队12名选手中,有8人来自地方业余体校-省队-国家队的“三级输送”体系。
总教练周继红在接受采访时透露,队伍每天进行6小时专项训练,其中2小时专攻入水技术:“我们研发了高速摄像反馈系统,运动员入水时手指张开角度差1度都会立即纠正。”科技手段的运用同样关键,国家队使用3D动作捕捉系统分析旋转速度,通过流体力学模拟优化入水姿势。
国际格局:多国发起挑战
尽管中国队的优势依然明显,但多国选手已展现出突破潜力,英国组合安德烈娅·斯彭多利尼/露易丝·图尔森在女双10米台获得银牌,其教练称已针对中国选手研究两年;墨西哥选手奥斯马尔·奥利维拉在男子10米台决赛完成难度系数4.1的409C(向内翻腾四周半抱膝),成为史上首位在大赛中使用该动作的选手,澳大利亚跳水协会则宣布,将投入230万澳元建立“反超中国计划”训练中心。
“世界跳水的整体水平在快速提升,”周继红坦言,“巴黎奥运会我们的目标是保六争八,但每块金牌都需要拼到最后。”
花絮:全红婵的“冠军早餐”
赛场外的温馨一幕引发热议,有记者拍到全红婵在决赛日早晨独自在运动员餐厅练习手臂动作,餐盘里放着两个豆沙包和一杯牛奶,这位奥运冠军的朴素作风赢得网友点赞,相关话题阅读量超2亿次,队医透露,全红婵常年保持“训练馆-食堂-宿舍”三点一线的生活,每周会加练3次体能,“她的成功没有秘诀,就是纯粹的热爱加上极致的专注。”
我要留言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评论留言